GUCCI “艺术家此在”的观看要点

Fashion | 10 15 2018

GUCCI “艺术家此在”的观看要点

*欢迎把「mars新鲜好去处」设为星标公众号,不错过任何一个新鲜好去处!


2018 年 10 月 11 日,古驰联合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带来的展览“艺术家此在”(The Artist is Present)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正式亮相。


这是自亚力山卓∙米开理(Alessandro Michele)成为古驰的创作总监后,品牌举办的第三个跨界艺术展览。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莫瑞吉奥•卡特兰作为策展人,邀请了 30 多位艺术家在 17 个房间和他一起探讨创意领域最为敏感却又无可回避的话题:复制、挪用之于当下的意义。对于参展艺术家来说,这是个惊险指数和精彩指数成正比的游戏,卡特兰是游戏的设计者,也是参与者。而对于观众来说,这场展览更像是一堂当代艺术史的简易梳理课,穿插于其中的线索似乎需要严密的观看才能完全拆解。


// mars 的精选展品(按房间顺序) //


卡普瓦妮•基万

《粉-蓝》,2017

贝克-米勒粉色涂料,白色荧光灯,蓝色荧光灯

尺寸可变

艺术家及巴黎 Jérôme Poggii 画廊/Goodman 画廊(约翰内斯堡/开普敦)/柏林 Tanja Wagner  画廊提供


《粉-蓝》是卡普瓦妮・基万基于她对 19 到 20 世纪社会卫生运动和医院改革的持续研究而创作的作品。艺术家希望通过颜色对人类精神状态作用的研究成果,试探建筑心理学在展厅内是否依旧有效。作品前半段的粉色,据说可以让人心率放缓、脉搏和呼吸频率降低,以及减少攻击性行为。后半段走廊中的蓝色,被广泛运用于公共场所,因为它能降低静脉的可见度,从而阻止人们从静脉注射药物。



菲利普·帕雷诺 (Philippe Parreno) 

1964 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奥兰 常驻法国巴黎

《言语气泡(金色)》,2009 

金色聚酯薄膜气球,氦气填充 

尺寸可变


各位对于菲利普・帕雷诺这个名字应该并不陌生。去年,帕雷诺曾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中国的首次个展“共此时”。《言语气泡》是菲利普・帕雷诺于 1997 年开始创作的系列装置作品,大量对话框式的单色气球漂浮在展厅的上方,覆盖了天花板。气泡里空无字句,却让人感到压抑。在不同场地展示时,帕雷诺会将这些气泡设计为不同的颜色。此次展览,艺术家选择了金色。



与帕雷诺的《言语气泡》一上一下遥相呼应的作品同样大有来头。美国焦点观念艺术家劳伦斯・维纳(Lawrence Weiner)的作品《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一遍一遍又一遍,一遍一遍又一遍》(OVER AND OVER. OVER AND OVER. AND OVER AND OVER. AND OVER AND OVER)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出现在地面上。作为较早使用文字作为作品媒介的当代艺术家之一,维纳将语言本身作为表达媒介和雕塑素材,在视觉呈现上以不同的结构对应现实世界中的种种关系。



莫瑞吉奥•卡特兰

《无题》,2018

壁画,松木,钢

392.7 x 713.2 x 272.4 cm 

艺术家提供


将在信徒心中拥有重要地位的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缩小到六分之一,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如果将大名鼎鼎的历史珍迹搬到墨西哥,搬到美国,搬到中国,就像巡回演唱会那样,是否合理?卡特兰希望借这件作品挑衅人们的传统观念,并对公共文化形象的挪用提出新的建议。他坦言:“我感兴趣的是一些图像的内在力量,永久地留在你的头脑中。这种印象和影响力密不可分——你能创造的印象越多,你的影响力就越大。我为能让一样事物被疯狂传播的能力所吸引:这感觉就像拥有了人类可以拥有的超能力。”



喜欢卡特兰的朋友们在《艺术家此在》展览现场还能看到他专门复刻的迷你代表作。这个名为“卡特兰制造”的项目是艺术家为此次展览全新创作的。2011 年,卡特兰曾在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过大型回顾展,之后便宣布退休。当年的他,把所有的代表作错落有致地吊在了展厅中央。




拉格纳·基亚尔坦松 (Ragnar Kjartansson) 

1976 年出生于冰岛雷克雅未克 常驻雷克雅未克

《我曾曾曾祖母的歌》,2018 

表演


冰岛艺术家拉格纳・基亚尔坦松的《我曾曾曾祖母的歌》是一件融合了舞台装置和现场表演的艺术作品。他的创作不仅受到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也将悲观与幽默间存在的摩擦,渴望和失落间隐藏的忧郁,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曾曾曾祖母的歌》中,扮演艺术家曾曾曾祖母的是一名年轻的女性,她毫无变化的面部表情,让整个人看起来像是静止在声音中的雕塑。每隔 10 分钟,这位表演者会在现场演唱冰岛传统民歌《瓦森达罗萨之歌》。这首歌的创作者罗萨是个多情的女人,她爱上了许多男人,其中之一就是艺术家的曾曾曾祖父。


《我曾曾曾祖母的歌》歌词是这样唱的:“你的眼睛,我的眼睛,如珍贵的钻石,你属于我,我属于你,心意昭然若揭。许久未见,他英俊的脸庞,人类的一切美好品质,他悉数拥有。思念绵延,痛心,以泪洗面,亲爱的朋友,唯愿从未相遇。”


吉莉安•韦英

《模仿我母亲琼•格雷戈里的自拍像》,2003

黑白冲印

150 x 131 cm

艺术家提供

Naomi Milgrom(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所有


《模仿我父亲布莱恩•韦尔林的自拍像》,2003

黑白冲印

164 x 130.5 cm

艺术家提供

私人租借


英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吉莉安•韦英的摄影作品《模仿我母亲琼•格雷戈里的自拍像》与《模仿我父亲布莱恩•韦尔林的自拍像》是本次展览中一目了然的点题式佳作。为了完成该系列自拍,艺术家在当年曾依照母亲、父亲、姐姐、祖母和她 17 岁时的自己制作了完整面具。吉莉安•韦英借着伪装的自己找到了身体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裂痕,并试图引导更多关于身份、记忆和摄影媒介准确性的思考。



另外,满分推荐最后一个房间的邮筒中《纽约时报》的“替身”《新作时报》。报纸可以被视作“艺术家此在”展览的副刊和延伸。内容从艺术史、哲学、文学和社会新闻等角度,呈现了挪用、模仿和真实之间多变复杂的关系。在复制有着无限潜力的当代社会,“灵光”(Aura)的定义是否更加多元?看过展览之后,又有哪些当代艺术中不容忽视的相关线索需要串联?或许在这份刊物中,都能找到答案。



// 开幕现场的花絮一则 //


正如莫瑞吉奥•卡特兰所言:“复制就像亵渎:它可以被视为对上帝的不敬,但同时也是对其存在的郑重确认。” 在开幕现场的卡特兰,手中拿着一顶附上假发的帽子,戴上之后,与古驰创意总监亚力山卓∙米开理宛若双胞胎,令人困惑。事实上,卡特兰在过往作品中,借用过不少名人的身份。早在 1998 年,他就曾让一名演员戴着面具,装扮成卡通版的毕加索(Pablo Picasso),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门口迎宾。这个略显顽皮的戏谑举动,巧妙地将一位现代主义艺术大师转变成了流行文化的标志。



GUCCI “艺术家此在”展览

活动地点:余德耀美术馆(上海徐汇区丰谷路 35 号)

活动时间:2018.10.11 — 2018.12.16


图/文 OrangeElephant



欢迎于微信内留言给我们,推荐你中意的好去处

mars App 及微信商业合作请接洽:

Simba.Luo@yoho.cn


Yoho!Now

潮流就是现在,分享有趣新鲜男女生世界观。

Yoho!Boys Yoho!Boys

关注我们

  • SHOW
  • 新浪微博
  • 微信
  • facebook
  • instagram

分享: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条款 意见反馈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5 南京新与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苏ICP备09011225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50201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