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五口的设计,简单粗暴印上Slogan是不是太偷懒省事了?

Fashion | 03 26 2018

苏五口的设计,简单粗暴印上Slogan是不是太偷懒省事了?

翻开这本字典,解读潮流深层次知识


在衣服上印slogan(标语)的做法其实最早起源于嬉皮士运动时期,人们为了表达政治观点,将标语印在了衣服上。当时为了反战大家穿上写着 “Make Love No War” 和 “Drop Acids but Bomb” 的衣服走到街头上抗议和示威游行。而这股风潮来到今天,就变得更私人化和生活化一些。



“我把想说但没好意思说的话穿身上了

你自己看吧 ”


这种能直接表达自我的鲜明风格,促成了设计师们在衣服上印slogan来“正经说事”“戏谑嘲讽”——这已成为做设计时会选用的一种现象级元素



现代社交媒体与真实生活巨大反差的写照:"You looked better on Instagram" (你在Instagram上的样子比真人好看多了) - 2018上海 "Air Max Day" 预热活动中Round Two主理人Sean Wotherspoon身穿的Tee / Photo via@nk7


通过把某句slogan高调地穿在身上,阐明自己属于某个“群体”(乐迷、球迷、名人信仰者或政治意识团体),和街友在眼神接触前先来个“衣品交流”,衣着能帮你通过直觉迅速攫取“队友般的共鸣”,这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心理吧?



听说穿Supreme的人都信仰“Supreme教”?:

"Everybody asks me where I get my marvelous clothes, I could be mean and not tell...but I am really proud to say Supreme"

(当别人问我穿的是什么的时候,我一般不会大方地告诉他,可是穿Supreme的时候我会非常自豪地告诉别人我穿的是Supreme) - Supreme 17SS T-shirt



诟病美国普遍存在的商业交易现象:“Illegal Business Controls America”(非法交易控制着美国) - Supreme 18SS



同样是揭露社会弊病:"Abuse of power/flower comes as no surprise" (权利的滥用已是常态);

"花朵"由"权利"演变而来,是概念艺术家Jenny Holzer金句含义的延伸 - Virgil Abloh x Jenny Holzer 联名慈善限量款



Frank Ocean在2017年纽约举行的Panorama Festival中身体力行反歧视社会运动"Why be racist, sexist, homophobic, or transphobic when you could just be quiet?" (带有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以及跨性别歧视的人能学会闭嘴吗?)



反叛精神的代表之CLSClife"In nothing we trust" (我们什么也不信)



说的正是次世代“丧”文化 "I regret everything" (一切都不如愿) - Supreme x Mike Hill



精力过剩的板仔板女们: "Skate and Destroy"(不是滑板就是搞破坏)- Supreme x Thrasher 2017



(乱入一张板仔搞破坏现场——把NO SKATEBOARDING公共标识牌拆下来改装成一块滑板)


相比起潮牌的衣服偏爱带有街头玩味的印字,奢侈品牌选用的句子相对深刻。并且很多时候都带有强烈的颠覆社会认知以及表达政治意识的倾向,又或是阐述某种人生哲理



Gucci在2017年大玩的字体涂鸦:"Common sense is not that common" (常识不寻常)



Dior为唤醒大众的“女性主义”意识设计的文化衫:"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 (我们都该成为女性主义者)



Colette在2017年为其结业专门设计的自嘲纪念服:"I shopped at colette and all i got was this lousy t-shirt"(我在 Colette就只买到了这件讨人厌的T-shirt)




VETEMENTS印在衣服上的“人生启示录”1:"May the bridges I burn light the way"(愿我销毁的桥能照亮前路)



2: "drink from me and live forever"(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当然,也有不少只为记载某种纪念意义的联名纪事衫,而那更像是品牌大事年表一样的存在;诚然,一件衣服上面没有任何含义但酷的印字,并不需要背上“莫须有”的罪名,同样可以作为一种设计美感而存在


"The Uniform of Street" (街头制服) - Y-3 15 周年东京/纽约纪念Tee


Supreme 2017SS "HYSTERIC GLAMOUR" 



have a good time 17FW


CLSClife "No Permission" Tee


CLSClife "the Ragers Script" Tee



中国街头品牌的印字设计 


如果把目光放回到中国本土服装设计,要谈及“印字的运用”,则无法避开苏五口的“抄袭”和“不合作”系列不谈——笔者本人一度无法将其狭隘地理解为普通意义上的“国潮”,而将其看成一个玩出当代行为艺术感觉的街头服装系列。




苏五口大胆地把服装行业一贯公开的“抄袭”制衣秘密摆上台面正儿八经地讲述、解构再重新创造。无论是衣服上的刺绣、印刷体还是吊牌,此系列把极具讽刺意味的“文字”作为绝对主角,讲述了到底 “什么是抄袭” 以及 “如何去抄袭”



The Fake抄袭系列的创作动机以及制衣哲学:“任何审美终将疲劳, 那别以审美的角度开始”



衣服吊牌上是大篇幅的印刷文字整个系列的衣服都是抄袭其他品牌的,衣服不重要,吊牌重要。这个系列的吊牌是制作衣服的纸样,这个系列唯一自己设计的衣服就是这个吊牌,但是没有被生产出来,买家可以模仿这个纸样吊牌抄袭出一件衣服。”



只有纯文字的产品型录:是一本虚拟的抄袭规则,里面没有衣服照片,因为抄袭系列的衣服都是抄袭回来的,所以衣服不重要(这系列创作动机是:据我所知, 利用别的品牌作为自己品牌的参考样衣,是主流服装界公开的秘密,这个系列就想把品牌都不太愿意聊的部分直接放到最前线。)”



“抄袭”工厂系列:“The copy of copy ——所有款式都是抄袭其它牌子,并把被抄袭品牌修改信息刺绣在衣服上。拍摄场地:抄袭工厂 / 造型来源:厂长



抄袭某滑板品牌的帆布鞋,刺绣印字是最大亮点


同样大量运用“文字”作为主要设计的“不合作”合作系列:



SANKUANZ x PURLICUE不合作合作系列“这个系列30件衣服由对比强烈的两部分组成,作没有进行设计上的融合,两件衣服生硬地通过‘暗扣’堆砌成为一件衣服去零售。”



风格不合作,颜色不合作,布料软硬不合作,价格不合作(同一系列出现悬殊的便宜与昂贵)。尝试通过这种观念探索,能寻找到衣服更多维度的可能性。



 同场加映:

 苏五口眼中的衣服印字  


“抄袭”和“不合作”系列中的印字,苏五口是如何构思出来的?是横空出世的创作,还是故弄玄虚的玩意?看众和消费者眼中一贯代表着酷和标新立异的东西,究竟是不是设计师本人所试图传达的?


为了解答以上的疑问,笔者专门前往PURLICUE广州工作室,找到苏五口本人,和他面对面聊了聊“在衣服上印slogan”这件事。





我们留意到PURLICUE过往的几个系列都是以文字为主要图案,为什么在设计上会偏向文字表达呢?


其实我一开始在中学时代是很不喜欢看书的,比较喜欢看图,觉得图片比较有想象力和包含比较多的可能性在里面,但后来去到读研究生的阶段的时候,觉得文字的可能性会比较大。我想事情的方式都是从一些比较普通的词开始,然后去挖掘它的可能性




“抄袭”和“不合作”系列也是这样开始的,可能我平时思考事物的方式就是这样子。这些可能也是建筑师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从云和杯子的这些角度切入,就像会去想诸如「砖头为什么是砖头」、「砖头为什么这么大」这样的问题,从一些非常普通的角度去思考。所以普通的一些词进行切入,反而会有一些新的角度出现。“文字性”一开始是这样子出来的,也是把一种建筑师的思维带进了服装设计里面。




你觉得一个设计师把文字印在衣服上而不是图案的出发点是什么?你的出发点是什么?


我的出发点还是要回到“抄袭”系列。从一开始做“抄袭”系列的本源是想梳理一下自己的一些关系,比如刚开始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的服装设计师,我还不是很会做衣服,当我很想把一些平面设计放进衣服里面,但基于这些技能我全部都还不成熟,所以我就把这些不成熟直接体现出来,这才成了“抄袭”系列。这个系列衣服上的字体还是一些十分难看的字体(就是Photoshop里面的第一种)。我故意地把这种不成熟带出来,我的初衷是这个。




你在做设计的时候,把文字印在衣服上是更倾向于引导消费者去思考,还是向消费者叙述一个理念

把大段文字印在衣服或者吊牌上,有没有顾虑过消费者没有耐心看或者理解不了的问题?


这个还是比较倾向于(我个人的)“输出”,如果把一大堆文字印在衣服上这基本上可以理解是一种图案。消费者们会不会看、会不会懂,这倒没什么关系。主要还是我想法的一种“输出”,我把它表达出来就好了。



其实从表达的角度,我也还有很多没有表达足够,无论我再怎么表达,都还是只表达出了“局部”,而不是100%所以现在我不想去作太多的解释,我仅仅想表达而已,大家能不能理解其实不太重要。如果你觉得理解很重要,那你一定会去解释。



在衣服上印文字印图案比起来,你觉得哪种比较有持续的影响和冲击


文字和图案都只是一种形式,这些形式其实不太重要,主要还是得看你的动机是什么,你想表达什么。




你觉得把slogan印在衣服上是不是一种很省事、不需要浪费设计师太多时间的设计?


其实我觉得这才是最花时间的地方。这个责任其实某个程度上在消费者身上,他们愿意买大LOGO衣服,所以市场上出现大量衣服都印着大LOGO。但如果你买GUCCI 的那句slogan是非常重成本的,是他们做一场秀请那么多模特做出来的整个系列,那一句slogan相当于它整个系列全部付出的一个浓缩。(不然的话在一个空白的空间里放一件 slogan tee,感觉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当GUCCI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后浓缩成那一句slogan,但就会出现有其他的牌子用相仿的颜色或形式去模仿,并且从中挪用出了很多商业用途,消费者就会去消费样式差不多但便宜的,所以说这个责任源头是在消费者身上。




在你熟悉的品牌里面同样是印着文字的服饰,你觉得是重设计感的多还是重理念表达的多?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slogan服饰


这个要问品牌本身。就像刚刚说的,我理解并且最终输出的东西,仅仅是一种最终的形式,至于设计师本身的想法是怎么样的,要他们自己本身才知道。印象比较深刻的中文字slogan是陈天灼的,他算是中国比较早的一批使用中文字的艺术家。




对于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衣服,印的slogan过于浅显或者空洞的现象,你怎么看?


这个倒没什么关系,就像你不能责怪一个人说话过于单调,那个就是他说话的方式;浅显或高深都没有对错之分,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一样。简单的衣服未必比复杂的差,还是看在不同的消费者自己怎么选择。



在接下来的设计中,会继续采用更多的文字表达吗?在2018年有什么计划可以透露一下吗?


接下来就可能不会再做文字了,也不想再做街头的东西,因为街头的东西有太多人做了,我在找一个新的切入点。之前在“The Fake:抄袭工厂”系列里面,“工厂”元素是一部分,工厂本身和工厂的人都包含在设计里面。(这种从身边取材的方式)也是我自己对抗自己的一个做法,我的朋友们都觉得我太“观念”了,所以我打算身体力行不吭声地做一些事情,算是“苏五口反苏五口”的一种举动。今年的话4月份在上海有一个展览。



你的品牌名字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文字概念为什么会起PURLICUE这个名字?


这个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一是当时找了一个可能连老外都不会知道是什么意思的生僻单词;二是当时我还不确定要做这个品牌,就想着找一个没有被人注册过的单词,这个品牌是做了一年多之后才去注册的。



与苏五口本人对谈后发现,“在衣服上印slogan”这件事在设计师眼中可能只是一种非常个人的“观念输出”;而在消费者眼里则可能是一种经过自己的理解后选择用来代表自己的一种标识


(文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INTERVIEW: Mansfield

PURLICUE STUDIO PHOTOGRAPHY : Mansfield



在衣服上印slogan来到今天已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支撑起印在衣服上那些层出不穷的slogan的,正是象征着每个时代的独特时代气质,以及设计师们从所处的多元时代中,反观现实与自身的观念传达。


 本期互动:

 如果你也曾因为一句slogan 

 冲动买下过一件衣服 

 请在评论区毫不吝啬地分享你的故事! 


Yoho!Now

潮流就是现在,分享有趣新鲜男女生世界观。

Yoho!Boys Yoho!Boys

关注我们

  • SHOW
  • 新浪微博
  • 微信
  • facebook
  • instagram

分享: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条款 意见反馈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5 南京新与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苏ICP备09011225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50201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