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又公开 |「阅后即焚」该怎么玩?

Fashion | 10 10 2029

​神秘又公开 |「阅后即焚」该怎么玩?

记得在朋友圈中,总有些人发了朋友圈之后很快就会清空,然后偶尔就会有朋友问到:

你很近怎么了吗?

你不开心吗?

朋友圈怎么都没了?

你发生了什么事了吗?

你问我为什么这么了解以上的情况?因为小编我本人就是这样的强迫症。感谢这些热心的朋友们,但是我想说,真的没有不开心,只是一种单纯的强迫症,不想在朋友圈中留太多的东西。毕竟我在发Post的这一刻,只是想分享这一刻的心情,你们看到就好了。有人说这些是一种回忆,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异类」,真的没有想那么多,也被朋友笑说是没有过去的人。但自从有了Snapchat的阅后即焚功能,对于我们强迫症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Btw,各位YOHO!Boy很近更新了Instagram没?虽然真的不想吐槽,但excuse me,这个Insta Stories和Snap Stories有什么分别吗?



Instagram VS Snapchat

不少人在更新了Instagram之后,都被新的「Instagram Stories」功能给惊(wu)呆(yu)了。它的玩法在于,你把这个Stories发布之后,可以设置一定的时间,然后在这个时间之后,这个贴文就会自动消失。没错!Snapchat也有这个功能,应该说,Snapchat早就有这个功能。所以当Instagram这个功能一出,摆明就是要踩Snapchat的场。虽然面对这样的事情,估计Snapchat的人已经O嘴,不过这是合法的,而且Instagram也可以利用这个新功能令到不少的用户从原本在Snapchat上使用「阅后即焚」,转化到在Instagram上使用。



Similar Points

共同点


Snapchat和Instagram上的Stories非常相似,相似的地方有哪些呢?

1.名字都有「Stories」;

2.视频的长度一样是十秒;

3.24小时后可以自动删除贴文;

4.可以选择可见Stories的用户;

5.可以通过消息直接回应这个Story;

6.可以在照片和视频上添加文字;

7.可以使用滤镜;

8.都一样有内置的马克笔可以直接绘画;

9.拍摄的短片和照片可以直接保存在相机胶卷里面;

10.会显示有谁看过你的Story。


 ▼ 左:Instagram      右:Snapchat

▲ 两者都可以直接发送评论消息让博主看到



Different Points

不同点


1.Instagram可以回顾自己以前发过的Stories;

2.比起Snapchat,Instagram有更加多的马克笔选项可以选择,涂鸦时候多些选择;

3.Instagram可以只发部分的Story,像普通的贴文一样;

4.Snapchat会提醒你有人截屏你的贴文,但是Instagram不会;

5.Snapchat有脸部识别和Geofilters的功能,Instagram没有;

6.Instagram只可以保留24小时内的照片。

综合以上来说,虽然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不过比较起来,小编我本人还是比较喜欢Instagram的,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截屏提醒是什么鬼!然后两方对比起来,Instagram的界面设计感觉要比Snapchat的好看而且容易上手使用。另外一点就是,虽然Snapchat搞怪丧吐彩虹确实有趣,但这个有点无聊了。



强迫症测试


「阅后即焚」的功能除了可以吸引大家不停地关注这个社交平台,有空就刷新,这样就令更加多的人离不开手机。这个功能除了对我等这些每天都清空朋友圈但又想发贴文的纠结怪是一个福音之外,相信这样有时效性的功能也会令到不少人被逼出「强迫症」。一向贴心的我们,为各位YOHO!Boy设计了一个社交平台强迫症的(超不准)心理测试,看看你们中毒有多深。


Q1: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在社交平台上?

A;一有空就刷,每月刷到爆流量。

B:只在自己发贴文的时候才会刷一下。


Q2:假如发现自己的贴文有错别字你会?

A:删掉,一定要删掉再发。

B:因为已经有很多赞了,删掉就没有赞,所以还是算了。


Q3:你的社交账号上关注的人多吗?

A:超级多,以防刷到没东西看。

B:很少,我只关注自己的朋友。


Q4:拍好的照片你会修图再发吗?

A:当然要修!不加了滤镜什么的,怎么发出来装x?

B:不一定,如果照片暗了就调一下吧,滤镜什么的看心情。


Q5:你会在偶像的贴文上留言吗?

A:留!这是一种鼓励和支持的表现呀!

B:我是傲娇派,不和那些妖艳x货一样不矜持。


Q6:你会点赞另一半发的任何一条贴文吗?

A:要,但这也没办法…… 点一下赞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B:有时候意念点赞……


Q7: 假如现在要发你人生很后一条贴文,你的内容是:

A:一篇长文章,和大家作道别。

B:两个字「再见」。


Q8:你会时不时检查一下贴文有多少赞吗?

A:会,因为要看看大家的反应如何。

B:不会,发了就发了。


Q9:面对大家的评论你会?

A:都会回复,但有时候会用表情直接回复,不回好像没礼貌。

B:意念回复。


Q10:你会定期检查自己发过的贴文,看看有哪些可以删的吗?

A:当然,有时候因情绪上来发的东西,第二天看的时候觉得太矫情了,自己都觉得羞耻。

B:不会,发了就发了,没必要刻意去删。


Q11:发同一条内容,你会同步到不同的社交平台吗?

A:会,这个同步功能不就是应该要这样用吗?

B:每个平台有不同属性,一般很少同步。


Q12:社交平台是公开任何人可见还是部分可见?

A:有些东西我还是会分组发,例如上司、父母都是我警惕的对象。

B:不想给人看就不发啦,分什么组。


测试结果

9-12个A——Type A;     3-8个A——Type B;     0-2个A——Type C


A. 强迫癌

没得救,很纠结、很强迫症的一定是你。强迫的情绪不但只是在社交平台,估计在日常生活中你也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出现:这个要做、那个一定要放好、这个标点符号应该用句号、再加个表情再发贴文、还要修图…… 亲,你确定你不是处女座?


B. 慢性强迫症

慢性强迫症的症状是,面对选择犹豫不决,总是会有一些潜在的强迫想法,在行动和思考之间处于水深火热的选择之中。简直就是比天秤座有更严重的选择困难。这样的你,正在准备迈向强迫症中,情况不算太严重,还是可以通过治疗康复。建议放松心情,发贴文是一种分享,不要成为负担。


C. 自由自在My Pace

你应该没强迫症吧?看你如此随心所欲,跟着感觉走的态度,果然做到了社交平台上很舒服很做自己的一股清流。当大家都在纠结的时候,你应该正在自在地喝着茶,看大家在这个社交平台上无聊地挣扎。



空想实践篇


如何在「阅后即焚」上取得关注?

既然连拥有巨大用户群体的Instagram都加(chao)入(xi)了「阅后即焚」的Stories功能,那么可以想象之后会越来越多人使用这个功能,面对大家都在发的Stories,到底要怎样才可以吸引大家的阅读欲望?又应该怎样才可以令这个Stories变得更有意思?未雨绸缪,我们先简单想一下一些基本的小方法给各位。假如你是上述心理测试中的Type C,那麽可以直接跳过这部分了,Bye~


分享真有趣时刻

何谓真有趣时刻?某程度来说,这种Stories的功能就像是迷你版的直播,虽然只有短短十秒,而且保留时间只有24小时,这样就令到你发的内容在心理上已经定位了它是一个当下时刻有趣的分享。很适合大家看演唱会时候发视频、看比赛时候发视频,录得渣没关系,反正24小时后就会自动消失。不过分享的内容真的需要有更多有趣的东西,以朋友圈为例,每日都被充斥着太多无聊的内容:早餐吃什么、午餐吃什么、晚餐吃什么。朋友,我并不介意知道你吃什么,但是!如果每一篇都是这样的内容会让人怀疑你的人生是不是只剩下早午晚饭…… 吸粉阶段,不妨想些段子吧。



绘画元素有趣

虽然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人人都是画伯,但是既然在App内自带了这些马克笔的功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用呢?使用的重点就是:随意。真的,随意就好,因为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无论怎么画都不可能像绘画大师那样用这样的功能画出世界名作…… 不过,反过来思考,假如用一张全白的照片,在上面画画然后发Stories,可能也是一种新的玩法,再加上IG的Stories可以将几段的视频合起来发,说不定用这个方法你可以制作一段很简单的Doodle 动画。



定时发送

Stories的玩法是,无论如何,24小时后一定会消失。我们没办法控制它很后一定会离开的事实,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发送的时间令朋友们在我们的「之宗之中」。Well,具体做法就是,我们可以尝试在每天的某一个固定时间发Stories,就算大家无法定时打开看,也会知道我们每日都有Stories更新。唔……突然觉得好像作用不大…… 不管,你们先试试看(没效果,我们不负责)。



不长不短的停留时间

虽然说24小时后,可以自动删除,但是当然我们也可以设置一个24小时以内的任意时间,令到我们的贴文停留时间更!加!短!不用怕大家看不到,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么直接发普通贴文就好了,没必要发Stories对不对?不过这个时间需要把握得非常好,只怕时间实在太短的话,没有人看到就自动删除……那,那,那不就白费了吗?根据研究数据,每篇发文的热度大约在6小时左右,所以这个时间设置,假如多于6小时,还是比较保险的。

Yoho!Now

潮流就是现在,分享有趣新鲜男女生世界观。

Yoho!Boys Yoho!Boys

关注我们

  • SHOW
  • 新浪微博
  • 微信
  • facebook
  • instagram

分享: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条款 意见反馈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5 南京新与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苏ICP备09011225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502010132号